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劳务市场

三种常见猪病的鉴别与防治

时间:2022-06-10 来源:荆州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猪瘟、猪丹毒、猪链球菌病三种猪病,由于病原在流行过程中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上猪群中的个体免疫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在流行过程、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出现非典型变化,往往容易造成误诊。

   一、流行特点

   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的发生无季节性,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可感染。1月龄以内的仔猪很少感染发病,1月龄以后易感性逐渐增加。本病有高度的传染性,当易感猪群受到传染时,即引起急性暴发,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多发生于架仔猪,传播较慢。虽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以炎热多雨季节发病较多,秋凉以后逐渐减少。主要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猪链球菌病是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新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其次为架仔猪,而成年猪较少发病。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常呈地方性流行。

   二、主要症状

   猪瘟主要表现突然发病,高热稽留,全身痉挛,四肢抽搐,皮肤和黏膜发绀。两眼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甚至使眼睑粘连。耳、四肢内侧、腹下及外阴等处出现出血点。病猪先便秘后腹泻,粪便中常带有黏液。

   猪丹毒与最急性猪瘟容易混淆,但猪丹毒病猪虽体温升高但仍有食欲,强迫驱赶时发出尖叫声,步态僵硬或跛行,很少发生腹泻。眼结膜充血,两眼清亮有神。耳、腹、腿内侧皮肤等部位出现特征性的俗称“打火印”的疹块。

   猪链球菌病病猪突然不食,高热稽留。呼吸急促,流浆性鼻液。眼结膜充血、潮红并有出血斑点,流泪。便秘或腹泻带血,尿色黄或发生血尿。腹下四肢下端及耳呈紫色,并有出血斑点。部分病猪发生关节炎,跛行,不能站立,有的发出尖叫或抽搐。共济失调或作圆圈运动,或盲目行走,或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四肢呈游泳状,最后衰竭或麻痹死亡。

   三、病理变化

   猪瘟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以淋巴结、肾脏、膀胱、脾脏、喉头、胆囊和大肠黏膜出血较为常见。肾脏色泽变淡,皮质上有针尖状至小米状大小不等的紫红色出血点。脾脏出血性梗死为猪瘟特征性病变。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切面呈大理石状。喉头和会厌软骨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膀胱黏膜有出血点。盲肠和结肠常有钮扣状溃疡。

   猪丹毒主要出现全身败血症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胃和小肠有严重的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樱桃红色,淋巴结和肾淤血肿大。

   猪链球菌病各器官充血、出血明显,心包积液,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或紫黑色。有神经症状的病例,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液增量、浑浊,脑实质有化脓性脑炎变化。慢性病猪的关节部位皮下有胶样水肿,心瓣膜增厚。

      四、措施

      猪瘟定期种接瘟疫苗,提高猪群的免疫力。加强检疫,防止引入病猪。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平时应对猪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根据抗体滴度的高低,补注猪瘟疫苗,这是预防猪瘟的重要环节。对疫区假定健康的猪和受威胁的猪,立即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使大部分猪获得保护。

  猪丹毒目前使用的菌苗有猪丹毒弱毒菌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菌苗及二联或三联苗4种。猪群中一旦发生本病,应及时隔离病猪,并迅速治疗。治疗本病以青霉素疗效最好,其次是土霉素、四环素、恩诺沙星、金霉素及泰乐菌素等。

  猪链球菌病目前国内生产的菌苗有猪链球菌灭活菌苗和弱毒菌苗(冻干苗)。疫区或疫场应合理地使用灭活菌苗或弱毒苗进行预防。青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对本病有疗效。每吨饲料加入125克四环素,饲喂4~6周,可减少本病发生。但应注意生猪在出栏前7天必须停药。

  


原文链接:http://nyj.jingzhou.gov.cn/ywbk/cmy/202206/t20220607_73673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