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监督

生猪企业需增强跨周期预判

时间:2022-05-12 来源:南阳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近日,有两条关于生猪企业的新闻引人关注。一是多家上市猪企发布4月份主要产品销售情况,猪价环比有所上涨,但同比仍处于低位。二是预制菜走红,引来多家头部猪企试水。在生猪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养殖企业纷纷加大食品行业布局。

  高额利润和深度亏损是猪周期的AB面,背后的关键是猪价。始于2018年下半年的非洲猪瘟疫情和一些地方的限养禁养政策,造成了2019年和2020年国内生猪供应紧缺。猪价一路上涨,出栏一头生猪利润最高时可达3000元,大小养殖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行情上来的时候,各类资本蜂拥而入,小型养殖户多了,大猪企也开始扩张。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然而,风过后呢?对猪企来说,能不能把握住行业的周期性尤为关键。有经验的养殖企业大多知道猪周期,也明白背后的风险,但现实中对猪周期走势及同行市场行为的精准预判并不容易。受生猪生产周期长、鲜食猪肉保存期短、市场自发调节滞后影响,生猪生产和市场很难完全匹配,企业难以避免出现阶段性亏损。而一旦市场下行,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差异就会体现出来。

  越是行业火热的时候,企业越要警惕风险;越是行业低迷的时候,企业越不能丧失信心。2021年6月份,全国生猪生产提前半年完全恢复,有关部门就开始向社会发布生猪产能过剩的预警,但生猪出栏仍在惯性增加,养殖出现亏损。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按出栏量加权平均计算,每出栏一头生猪有564元利润。可见,全国算大账,养猪业去年还是赚钱的。只是企业间分化差异明显,那些盲目扩张、过度投资的企业明显吃亏。

  眼下,生猪价格已结束此前连续16周下跌态势,处于回升阶段,预计三季度生猪养殖有望扭亏为盈。但是,猪肉消费、进出口等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对于猪企来说,现阶段应按照正常生产规律生产,不要压栏,也不要过度淘汰能繁母猪,保持生产平稳。同时,做好精细化管理,包括对饲料成本的管控、对生猪疫病的防治、对新增投入的权衡、对智慧养殖的选择。

  企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对于身处生猪这个周期性行业的企业,只有尊重产业发展规律,培育自身跨周期和逆周期发展能力,打造差异化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有序扩张,才能走得更远。


原文链接:http://nyj.nanyang.gov.cn/jcyj/505256.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