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灰头土脸”到“山水家园” 设计下乡助力乡村蝶变
新华网重庆4月8日电(韩梦霖 实习生 王怡雯)清明节后,走进重庆市渝北区洛碛镇大天池村杨家槽,一个乡味浓郁、建筑古朴、交通便利、生活美好的传统村落跃然眼前。这里始建于明末清初,是重庆主城范围内难得保存完整的传统村落。杨家槽一度人口衰减严重、环境恶化明显,发生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重庆市近年来开展的设计下乡工作。
据介绍,近年来,渝北区在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工作中,与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等团队和相关专家建立对口合作机制,签订设计下乡服务协议,组建设计下乡工作室。引导设计下乡团队深入村社,挖掘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和传统建筑元素,从村庄布局、功能拓展等方面开展村庄设计,帮助当地农民更自主地在设计师的引导和管控下改善和更新自己的农宅风貌,使杨家槽成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典范。
洛碛镇镇长杨明表示:“设计下乡让我们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思想意识与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渝北区大盛镇太和场人居环境示范点,几十户川东民居风格的院落高低错落、依山傍水,围合成亲近宜人的空间,形成了环境优美的乡村建筑群。示范点还配套建设了生态停车场、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村落从昔日的“灰头土脸”变成了“山水家园”,切实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环境。
项目设计师柴正介绍,设计人员下到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充分了解他们的需要和审美观念,从而设计出富有乡村文化内涵的建筑。
2018年,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统一部署,重庆市启动设计下乡工作,面向大专院校、设计院所、施工企业等征集规划、建筑、景观、市政、艺术设计、文化策划、乡土新材料研究等方面的设计下乡人才500余名;聘请重庆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市设计院等单位的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的专家43名,成立重庆市设计下乡专家组,指导全市设计下乡工作;从设计下乡人才库中优选专家学者,在全市37个涉农区县建立了37个设计下乡工作室,挂牌、驻村开展设计下乡服务;累计培训村镇建设管理人员600余人次,培训合格农村建筑工匠13000余人,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建设大军。
原文链接:http://nyncw.cq.gov.cn/zwxx_161/mtbb/202204/t20220411_106056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农业农村部举行学习贯彻党... 11-11
- 省房地产业协会物业管理专... 11-11
- 农业农村部召开黄淮海秋播... 11-06
- 农业农村部与内蒙古自治区... 11-05
- 习近平继续出席亚太经合组... 11-03
- 我省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 10-31
- 农业农村部应用新一批行政... 10-30
- 《全国“村字号”文体活动... 10-30
- 中国文明乡风大会“村BA... 10-30
- 精品法治课 | 蝴蝶效应 08-19
- 筑牢自律防线,激发青春活... 08-19
- 以规章清理促立法质量提升... 08-19
- 保障农民工权益,一文读... 08-19
- 内蒙古: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08-19
- 【大检动态】大武口区人民... 08-11
- 如何在乡村振兴上再加力?... 07-12
- 一图读懂|激活乡村土地生... 07-12
- 减少11项!《市场准入负... 07-12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