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农民工法治网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登录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农民工调研

“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在保康投产

时间:2022-04-09 来源:襄阳市农业农村局 作者:佚名

  

  

  

  4月3日,“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投产仪式在保康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举行。市政协主席、市茶叶产业链链长李诗出席活动并宣布项目投产,副市长张学林、市政协副主席张文斌参加活动。

  “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由保茶集团投资6200万元,引进国际领先的日本川崎机工智能化茶叶加工设备建设而成。整套生产线包含1条鲜叶清洗线和1条名优茶智能化加工生产线,可运用智能传感及生产控制等集成技术,达到从鲜叶投放到名优绿茶、红茶产品“生产流程数据可视、生产工艺动态优化、生产成本质量可追溯”的目标,将有力推动保康名优茶加工由传统粗放的半人工半机械和单一机械设备,向机电一体的成套化、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装备体系转型升级,助推保康茶叶加工能力、加工水平和茶叶品质全面提升。

  据悉,该生产线正式投产后,每年茶叶加工能力可达2000吨,预计今年可生产名优茶叶1000吨,实现产值5亿元。

  张学林表示,襄阳自然生态条件良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种丰富,是“万里茶道”的重要节点,得天独厚的宜茶环境,形成了襄阳茶独有的高香品质。保康种茶历史悠久,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茶叶产业已成为保康的名片、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保康“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的投产,是实现资源与技术、市场有机结合,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建设美丽襄阳、率先实现绿色崛起的生动实践。希望保康抢抓机遇,把茶叶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山区群众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希望保茶集团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提升保康茶叶产业化水平,打造区域茶叶品牌,为实现富民强县、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投产仪式结束后,保茶集团举行2022“保康毛尖”新品发布会,“康针”“保康毛尖”“保康红”等系列新品亮相发布会。

  敬世界一杯有机好茶

  最美人间四月天,保康香茗飘四海。4月3日,在绿意盎然的保康,一场“有声有色”的茶产业盛会如期而至。

  当日上午8时48分,“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投产仪式暨2022“保康毛尖”新品发布会隆重开幕。100多名茶叶专家、茶业企业代表、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襄阳高香茶”全球智能化生产线投产仪式暨2022“保康毛尖”新品发布会盛况。这是保康专注写好“一片叶子”文章的又一精彩举措。

  政府搭台 注入“强心剂”

  “生产线今天正式投产,心情特别激动,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我们将不断提升保康茶叶的质量和知名度,把保康茶叶推向世界。”保茶集团董事长肖德雄说。

  多年来,茶叶产业是保康的传统优势产业,但起步之初面临“规模小、品种差、品牌弱和低产低质低效”的窘境。如何破局突围?

  2018年,保康县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机遇期,掀起新一轮茶产业发展高潮。

  2018年3月,出台《关于突破性发展茶叶产业的实施意见》,对茶叶产业发展作出新的目标定位:全力打造保康“中国有机名茶之乡”。

  2019年,保康县引进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萧氏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保茶集团。从诞生之日起,保茶集团就被赋予重任:加强产业链整合,助力保康茶业从“卖原料”向“卖产品”、从“卖资源”向“卖品牌”转变。2021年,保茶集团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2020年,保康县整合产业发展资金9500余万元,新建19个茶叶扶贫车间,新增加工设备970台套,年加工能力提高到1.65万吨。投入资金2.8亿元,新增先进加工设备1200台套,提高茶叶标准化生产水平,茶叶标准化生产率达到85%,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5%,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截至目前,保康县茶叶总面积17.5万亩,年生产加工茶叶8000余吨,综合产值达到20亿元。

  企业唱戏 建强“产业链”

  在保茶集团智能化茶叶生产线旁,茶技员只要在控制台预设程序,各部分机械就会按照相关参数运转,通过水洗、揉捏、杀青、烘干等工序后,出仓就是精制成品。

  据悉,这条生产线运用智能传感及生产控制等集成技术,完成名优绿茶、红茶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洁净化、低能耗技改,为推动区域茶产业振兴、普惠茶农树立了行业标杆。

  采访中,多位经销商参加活动后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保茶集团的先进技术、严格品控和洁净环境令其印象深刻,进一步提振了他们推广保康茶产品的信心。

  龙头企业的作用不仅在于促进设备更新迭代,而且要当好提升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领头羊”。

  为了让保康茶叶香飘四海,保康推行“龙头企业+联合体+合作社+专业茶厂+农户”的运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技术、信息和市场优势,制定完善种、产、加、销、储、运等全产业链的统一标准规范,提升茶叶产品总体品质。联合38家企业组建产业联合体,按照“联盟协作、品牌共用、渠道分销、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解决茶产业“小弱散乱”、产品附加值低、品牌缺失、营销模式落后等症结。

  参观中,记者还被一张茶园风景图深深吸引。画面中,茶行蜿蜒,青翠碧绿;游客站在茶园木屋阳台,仿佛置身天然“氧吧”,让人羡慕不已。

  保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张文博告诉记者,这样的美景,在保康茶园比比皆是。

  在以保茶集团为首的龙头企业带动下,保康县大力推进茶产业功能业态串联融合和价值链增值提效,通过有机茶园种植、清洁化加工、休闲观光、体验、食宿、森林康养等方式,构建茶叶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实现保康茶产业发展向前沿高端转变跃升。

  文化“铸魂” 打响茶品牌

  保康作为山区县,农产品资源丰富,为何选择做大做强茶产业?

  在保茶集团茶博馆内,记者找到了答案。在这里,不仅可以追溯到上古神农炎帝时期的保康“发现”,而且还可以回顾保康茶叶发展的奋斗历程。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保康茶的独特魅力,不仅源于优越的生态环境,而且生长气候适宜。地处北纬31°的山区保康,植被繁茂,常年云雾缭绕,是高香茶生长的理想之境。

  高山云雾出好茶,做大做强是目标!

  在引进保茶集团后,保康县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突出保康茶叶个性特质,重塑以生态、安全、有机、高香、富锶为核心内涵的特色产业地理名片。采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双品牌营销模式,在“襄阳高香茶”市域公用品牌框架下,重点打造以“保康松针”“保康毛尖”“保康绿茶”“保康红”等保康高香茶区域公用品牌体系。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扩大品牌影响力的背后,是推动茶企、茶农增收。

  2021年,保康茶叶年销售收入7.5亿元,茶叶出口1200吨以上,出口创汇达到2200万美元。全县11个乡镇189个村19427户种植茶叶,有101家茶叶加工企业、268家茶叶经销门店,3.95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茶叶生产经营,茶叶成为山区群众名副其实的致富“金叶子”。

  如今,全县各地一片片铺天盖地浸满茶香的茶园,正在成为保康人的“金山银山”。保康县委书记冯云波表示,将进一步提升茶叶生产的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持续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茶产业成为富裕一方百姓的支柱产业。

  


原文链接:http://nyncj.xiangyang.gov.cn/zxzx/gzdt/202204/t20220407_2768767.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农民工法治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与本网站联系。

北京金政国信资讯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农民工法治网 nmgfzw.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49160号-8

 联系电话:010-56212746 15311203816 010-56212739 15311203807 010-53387132
监督电话:13269738208,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

邮箱:xcgbfz@163.com  客服QQ:3610847436 通联QQ:350447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