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双循环”最稳定、最可靠?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忆苦思甜,动情回忆以往勒紧裤腰带的苦日子时指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不是我们困难的时候才搞‘双循环’,就是平时,‘双循环’也是最稳定、最可靠的经济布局。”简单的一席话,既是对“双循环”战略意义的深刻阐述,也再次提醒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要始终坚守“安不忘危”的底线思维。
总书记曾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当前,从外部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传统的外向型的发展路径走不通了,自然需要进行战略调整,既要两条腿走路,也要有所侧重。从内部来看,“双循环”也是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经过数十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的新阶段,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的活力日益增强,必须更好地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重点。
从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这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纵观全球,大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现内部可循环,并且提供巨大国内市场和供给能力,支撑并带动外循环。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如此大的规模和体量,长期靠外部来满足和支撑,这是靠不住的。但同样也正因为“大”,所以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完全有能力靠自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相比,“双循环”既积极地拥抱世界,也强调立足自身,自主性更强、抗风险性更好、可持续性更优,更符合“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的发展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乡村振兴是关键变量。广袤农村是扩大内需最有潜力的蓝海,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一旦被充分激活,将会释放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动力。乡村振兴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而“双循环”下城乡资源、人才、资金的良性互动,也会为乡村振兴提供更稳定、可靠的支撑。
搞“双循环”,并不是一时的应急之策,而是长期的战略布局;不是被动的应对之法,而是必然的发展要求。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清醒的忧患意识,牢记“像我们这样的大国绝对要靠自己”,才能从容应对前行路上的风险和挑战,不断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原文链接:http://www.hljagri.org.cn/rdgz/xgxx/202203/t20220310_828208.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 常熟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02-06
- 江苏省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 02-06
- 九真山 02-06
- 描绘鱼米之乡兴化的和美共... 02-06
- 护航“平安年”!太湖渔管... 02-06
- 淮安区第三次土壤普查内业... 02-06
- 滨海打造特色优势农产品品... 02-06
- 骆马湖渔政:执法“组合拳... 02-06
- 秋季蔬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02-06
- 吉林省农业农村厅2024... 09-18
- 农业农村部公布“中国渔政... 04-29
- 延边州不断提高农业综合行... 04-21
- 解读:晋中市2024年秸... 04-20
- 2024年晋中市农业农村... 04-11
- 晋中市农业农村局2024... 03-30
- 2024年市级以上惠民惠... 03-28
- 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 03-28
- 吉林省2024年放心农资... 03-27
- 致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于天...08-24
- 致中共袁州区委鲁旭东书记...06-28
- 致中共宜春市纪委王玮书记...06-28
- 致忻州市忻府区人民政府王...07-02
- 关于开展2021年度农业...06-16
- 关于调整2020年建国初...12-21
- 致滕州市荆河街道办事处党...07-01
- 致中共牡丹江市委马志勇书...05-22
- 致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牛俊雁...05-29